Win7发布了,价格也不贵,而且刚开始好像销售很好,估计后面还会好一段时间。不过最新的一个信息似乎暗示了Win7或者微软面临的一个巨大危机。消息称,Win7的消费者中较多时从Vista转化过来的,XP的客户似乎有些无动于衷。
这个消息看似在分析XP用户的固执,但却暗示了这么几点:1:Vista太差;2:XP很好;3:Win7相对Vista要好很多,但相对XP还不足以让客户买单。从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来看,Vista基本上可以认为不能使用,尤其是指望稳定地长久使用。Win7很靓很快,但从终端用户的角度,好像就是XP的美化版本。加上现在电脑里面装的软件已经很多,从XP转到Win7时间成本、兼容成本都太高。而且搞不好,还会出现较多软件安装不上,或者安装上了以后操作习惯不符合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自己尝试着安装了Win7,但最后还是觉得用XP好一些。毕竟做好的Ghost及时系统崩溃了,还可以很容易的挽回。
从这个角度讲,Win7今日面临的市场已经跟Win98时代相差太远了。Windows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在供人使用。庞大的“寄生”软件系统,已经让Windows7不仅仅是一个花钱安装的问题。如果说Windows系统的出现是革命性的,Win98、XP是这个革命后产业的当红产品,之后的Vista、Win7其实都只是升级、完善产品而已。如果Microsoft看不到今日斯后场的变化,还只是在界面、小功能方面更新的话,那就需要别人来提醒它,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提醒者其实就是Google以及它的Chrome系统。
有很多评论者说Google有些自不量力,包括它内部的一些高管。但在我看来,Google的Chrome系统开发理念至少从现在吐露出来的信息却是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在产品应用领域的一个延伸。为什么这么说说呢,在传统的操作系统的情况下,我们其实消费的不但是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操作一个特定硬件+操作系统+N多软件的一个综合体。尽管我们期望享受的只是这些软件的服务,但我们却在为其安装、兼容之类的付出成本,包括时间方面的也包括金钱方面的,甚至包括兴趣度方面的。如果具体的硬件、操作系统、软件无法进一步分离操作的话,这种综合体形式的消费必然有着其脆弱性。也就是这种脆弱性在限制着消费者操作系统更换的可能性。
在早几年U盘容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曾经幻想过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基于U盘,里面装着个人的操作系统、操作界面、系统设置、其他软件等。个人的电脑工作环境、习惯设置可以通过U盘的便携性来进行扩展。那样的话,电脑就变成一个纯粹的硬件而已。当然那样一种开发会有诸如版权之类方面的一些阻碍。但这种阻碍不应该成为限制便携性操作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而应该是去刺激软件版权保护方面相关开发的推动因素。与我的想法不同的是,Google基于其互联网的背景开发了从浏览器契入的Chrome系统,解决了传统操作系统面临的尴尬。
Windows7热卖后掩盖的微软Windows危机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Windows7热卖后掩盖的微软Windows危机》
文章链接:https://www.skykkk.com/archives15058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文章名称:《Windows7热卖后掩盖的微软Windows危机》
文章链接:https://www.skykkk.com/archives15058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